臭氣處理設備 異味治理設備 廢氣處理設備 活性炭吸附凈化除臭裝置 活性炭吸附除臭設備 光催化除臭設備 光氧催化廢氣處理裝置 UV光解凈化器設備
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***點、價格及用途詳解
一、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的***點
食品廠廢氣成分復雜,包含顆粒物、油煙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、硫化物、氨氣等,不同生產工藝(如烘焙、油炸、發酵、包裝)產生的污染物差異顯著。以下是常見廢氣處理設備的***點:
1. 洗滌塔
***點:通過酸堿中和或水幕洗滌去除酸性/堿性氣體(如硫化氫、氨氣)及粉塵,適用于高濕度、含腐蝕性氣體的廢氣。
***勢:處理效率高、阻力小,可結合氣水分離技術提升凈化效果。
局限:需定期更換洗滌液,運行成本較高。
2. 活性炭吸附箱
***點: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結構吸附低濃度VOCs(如油脂、有機溶劑),凈化效率可達90%以上。
***勢:操作簡單、適用廣泛,尤其適合異味處理。
局限:活性炭易飽和,需定期更換或再生,運行成本較高。
3. 生物濾池
***點:通過微生物代謝分解有機物(如發酵廢氣中的CO?、硫化物),轉化為無害的CO?和水。
***勢:環保無二次污染,運行成本低,適合***流量、低濃度廢氣。
局限:占地面積***,對廢氣溫度、濕度要求高。
4. 催化燃燒設備(RCO/RTO)
***點:通過催化劑或蓄熱氧化分解高濃度VOCs(如油炸油煙、塑料包裝廢氣),凈化效率>95%。
***勢:能耗低、處理徹底,適用于連續生產場景。
局限:設備投資高,需專業人員維護。
5. 靜電油煙凈化器
***點:針對餐飲類食品廠的油煙顆粒物,通過高壓靜電場捕獲油霧,凈化效率>90%。
***勢:處理風量***,占地小,適合高溫高濕環境。
局限:對氣態污染物(如VOCs)處理能力有限。
6. UV光解設備
***點:利用紫外線破壞有機物分子結構,常與活性炭吸附聯用。
***勢:設備緊湊、操作簡便,適合低濃度廢氣。
局限:對高濃度廢氣處理效果有限,需定期清潔燈管。

二、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的價格
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的價格受處理工藝、風量、材質及品牌影響,以下為常見設備及系統的市場價格范圍:
| 設備類型 | 價格范圍(人民幣) | 適用場景 |
||||
| 單一設備(如洗滌塔) | 5000元~3萬元/臺 | 小型車間局部處理 |
| 活性炭吸附箱 | 8000元~2萬元/臺 | 低濃度VOCs處理 |
| 生物濾池 | 5萬元~20萬元/套 | ***流量、低濃度有機廢氣 |
| UV光解設備 | 1萬元~5萬元/臺 | 中小型食品廠異味處理 |
| 催化燃燒RCO/RTO | 10萬元~50萬元/套 | 高濃度VOCs處理(如油炸、烘焙車間) |
| 靜電油煙凈化器 | 3000元~1.5萬元/臺 | 餐飲類食品廠油煙處理 |
| 組合系統(如“洗滌塔+活性炭+光解”) | 5萬元~30萬元/套 | 復雜成分廢氣綜合處理 |
注:
1. 價格隨處理風量(m³/h)增加而上升,例如1萬風量的RCO設備約20萬元,5萬風量則可能超過50萬元。
2. 進口設備價格通常為***產設備的1.5~3倍,但技術穩定性更高。
三、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的用途
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的核心目標是滿足環保排放標準(如《***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》GB 162971996),同時保障生產安全和員工健康。具體用途包括:
1. 按生產工藝分類
原材料處理:去除破碎、篩分產生的粉塵(如谷物加工廠的谷物粉塵)。
烹飪/烘焙:凈化油煙、高溫蒸汽及異味(如面包廠的烘烤煙氣)。
發酵工序:處理微生物代謝產生的氨氣、硫化氫(如醬油廠、酸奶廠)。
包裝環節:吸附塑料薄膜釋放的VOCs(如薯片包裝車間)。
2. 按污染物類型分類
顆粒物:通過旋風除塵器、布袋除塵等設備去除固體顆粒。
氣態污染物:
酸性氣體(如硫化氫、氯化氫):采用堿液洗滌塔中和。
VOCs(如油脂、有機溶劑):通過活性炭吸附或催化燃燒分解。
異味(如血腥味、腐臭味):生物濾池或光解設備降解。
3. 綜合用途案例
果汁廠:采用“旋風除塵+酸堿中和+活性炭吸附”處理果酸廢氣。
肉類加工廠:生物濾池+活性炭吸附組合工藝去除血腥味和腥臭味。
烘焙車間:靜電除塵+UV光解+高空排放處理油煙和顆粒物。
四、選型建議與趨勢
1. 選型關鍵因素
廢氣成分:***先檢測廢氣中的主要成分(如VOCs濃度、顆粒物含量)。
風量與濃度:高濃度廢氣需催化燃燒或RTO,低濃度可選生物濾池或活性炭。
預算與空間:小型廠可選用組合式設備(如洗滌塔+光解),***型廠推薦RTO/RCO。
2. 行業趨勢
智能化:配備在線監測系統(如VOCs傳感器、物聯網控制),實現遠程監控。
資源化:冷凝回收廢氣中的油脂、溶劑,降低處理成本。
綠色技術:生物濾池、光催化等低能耗技術應用增多,契合“雙碳”目標。
食品廠廢氣處理設備不僅是環保合規的必需品,更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。通過合理選型與科學管理,可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重提升。未來,隨著技術迭代和政策趨嚴,高效、智能、資源化的處理方案將成為主流。